盘点2018年以来的水环境660亿项目 水环境治理频现“中”字头身影
【纯水设备www.xqccs.com】当中国水网对2018年以来的水环境项目进行盘点时,发现相当多的中央企业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相当活跃,参与的项目大多是上亿甚至上亿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的公共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中国水网共开展了22个涉及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656.22亿元。
有不完整的统计数字。如有遗漏,请补充:
近年来,中央基础设施企业参与了水环境管理领域。通过梳理和统计,中国水网试图分析这一趋势背后的一些催化因素。
牛市政策红利带来的巨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到战略高度。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深入实施,政策性环境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前景。
《水法十条》明确要求,第一阶段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全部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第二阶段,力争到2030年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纯水设备,初步恢复全国水生态系统功能。第三阶段,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将实现良性循环。
在《水法》出台前后,在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设立环保部门、并购等方式进入环保领域。
例如,2015年1月,葛洲坝集团投资约4.73亿元收购开单水75%的股份,迅速进入水处理领域。
2015年8月,中国中车与江苏省常熟市、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中国中车对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视已逐步扩展到环境保护领域。
中国铁路。4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在安徽、湖北、江苏、河南、辽宁、上海、天津、重庆等国内省市承担了数百个水环保项目,并进入生活污水市场。
中芯国际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湖南中芯国际长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军环保领域。
从环境保护部到生态环境部,新时期环境保护部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在功能转换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个功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中心副主任张立宇表示,在抗击污染的七场最重要战役中,有七场取得了胜利。
可以看到,水环境治理的大幕已经拉开,机会无限,商机无限。据E20研究院测算,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压力下,“十三五”期间,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6万亿元。
适逢绝好的时机,其他行业的企业也早有预见,纷纷将眼光投向环保市场。这么说,央企跨界而入,想从中分一杯羹,也是合乎情理的。
此外,在传统水务领域市场已经相对饱和纯水设备,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的局面下,陆续释放的新需求,成为很多跨界布局环保的企业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水环境治理等水环境治理市场,市场空间巨大。对于外行业企业来讲,在此类市场的布局也相对容易一些。
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优势
中国水网主编谷林介绍,相比很多民营环境企业,前述的基建类央企、国企一般在政企关系、资本实力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实验室纯水设备。水环境治理项目大都体量比较大,需要巨额资金,虽以环境效果导向,但以工程为主,从众多项目竞标来看,这些央企国企常联合一些环境技术类企业组建成联合体,在经济下行、政府严控金融风险的大环境下,一些地方政府更倾向选择与它们合作。
同时,央企、国企在一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良好的政企关系、跨区域整合能力、较强的产业延展性、投融资优势。这对于其顺利打开具有公益属性的环保市场,进入区域布局具有绝好的优势。
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体量较大的水环境治理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巨额资金,尤其在目前严控金融风险的大环境下,资金项目的周转和运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央企国企的资本实力和政府信任关系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纯水设备,一些地方政府更倾向选择与央企、国企合作。
进入环保领域也是一些企业横向拓展或者完善自身产业链,业务转型升级的需要。央企、国企一般业务规模较大,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需要处理。自身主动进行污染消纳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如中石化为了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解决在石油行业上游、石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环保技术,2015年8月,在湖北成立专业化环保公司——中石化节能环保。
2016年,中国交建设立环保板块,延伸企业产业链,由中国交建子公司中交疏浚发起,与中交机电工程局、中和物产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了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环保”)。其中,水环境处理业务是中交环保四大主营业务之一。
中国铁建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布局环保新兴领域,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业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中的新兴产业来发展。
另外,在整个经济处于下行压力情况下,很多日渐衰落的传统行业,业务日渐下滑,很多企业也在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满足国资委保值增值的要求。
如前几年杭钢股份以置换股权的方式纳入三家环保公司,大手笔介入环保市场,将原有亏损的钢铁资产置出,转而注入盈利能力较强的宁波钢铁,就是对原有主营业务的升级强化。
受PPP催化影响
PPP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加速催化了企业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步伐。尤其是国发[2014]43号文发布后,PPP进入大举扩张阶段,环保PPP项目突破了单体项目,出现了大型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特别是实验室纯水设备,一些国企、央企借助PPP项目大潮快速涌进水环境治理领域。
中国水网对近一年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统计发现,一些基建类的央企更乐于选择参与到PPP水环境治理项目中,比如: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联合体以及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分别中标81.3亿巩义市生态水系建设工程PPP项目三标段。
中国交建与一公院组成的联合体中标46.69亿深圳市宝安区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工程项目。
由中交疏浚上航局牵头组成的联合体中标45.44亿江苏盐城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9.35亿陕西省西咸新区沣河综合治理II期(西汉高速-G310国道段)PPP项目。
- 上一篇:未来五年全球水务市场固定资本支出预计将以4.7%的年复合增长 2019/3/21
- 下一篇:吸附过滤器在油水分离设备中的应用 2012/5/23